2016年出口702.3噸,2018年出口800噸,無論是2016年還是2018年,柴達木枸杞都占到了中國有機枸杞出口的90%市場份額。
枸杞作為一種純正的中國養生食材,在我國寧夏、新疆、甘肅、內蒙、河北等地都有種植,為什么國際市場卻偏愛柴達木枸杞?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奧秘和故事?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市場更認柴達木枸杞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市場更認柴達木枸杞]()
現象:枸杞是國際友人的健康早餐
從歷史的維度看,枸杞是一種典型的中國食品,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在中國生長,又被中國人消費。但近些年,隨著中國影響的國際化,隨著中國人、中國飲食不斷走出國外,枸杞作為健康能夠食材也被美國、英國、韓國等歐亞發達國家的人民所喜愛。
據一位留學生介紹,在歐洲,枸杞通常的吃法并不是泡水喝,也不是當做調料用,而是被制作成果醬,每天早餐抹在面包片食用,口感好,而且很健康,在一些對中國文化有認同的家庭中,消費頻率并不低。
當一個問題是,無論怎樣消費,從國外標準看,枸杞都必須是健康的,不能有農殘,不能重金屬超標。只有符合歐盟有機標準,枸杞才能在國外市場長久生存。
據了解,最初國內枸杞一直暢行于國際市場,各大產區都有產品出口,隨著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貿易量不斷增加,參與枸杞出口的商人也越來越多,這時,在外國人眼中的健康早餐突然“不健康”起來。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市場更認柴達木枸杞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市場更認柴達木枸杞]()
變局:出口枸杞檢出農藥、重金屬
事情出在2012年前后,其時枸杞還在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但有關部門突然接到國外有關部門反應,在出口的枸杞中,大面積檢測出了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和農殘。
對于企業來說,被退貨意味著經濟損失;但對于國家,檢測出重金屬、農殘,還意味著中國品質形象受損。經過調查核實之后,國家認監委在2012年7月1日發布的《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取消了國內枸杞的有機認證資格,這就意味著,有機之門對國內枸杞六大產區統一關閉!
中國枸杞產業進入了一個沒有有機產品的黑暗期。
申訴:由外而內尋找認證之路
面對打擊,許多產區、企業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其他銷售途徑,但有一個產區的企業卻沒有沉默,他們不斷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申訴、認證,向世人證明著自己的清白。這個產區就是青海柴達木產區。
柴達木產區位于青海海西州,地處青藏高原之上,昆侖雪上之下,平均2800米的海拔,年長達3200小時的日照,最高達30℃的溫差以及周邊300公里無污染源的環境,都讓當地枸杞具備了“果實大
果肉厚 味道甜
營養足”的特征。而其中當地的都蘭枸杞產業園更因為枸杞連片種植,綠色科學標準種植以及推動生產、加工、科研、物流、示范、觀光、服務綜合化的運營模式,使都蘭枸杞品質合格率達到100%。
而這樣的品質卻拿不到有機證書,柴達木人不甘心。以昆侖河、大漠紅為代表的園區企業開始走上了一條申訴加國外認證的重生之路。
一遍遍地申訴,國內不行,就請國外機構認證,歷經艱難,昆侖河等企業先后拿到了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國認證,遠離工業污染,富含硒元素,在“高寒凈地”中長大的柴達木墻內開花墻外香,成為了國際市場的香餑餑。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市場更認柴達木枸杞 墻內開花墻外香 國際市場更認柴達木枸杞]()
而正在此時,2016年年初,國家認監委再次開展第一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試點,柴達木枸杞種植區12家枸杞企業以其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和優良品質入選,歷經國家認監委史上最嚴苛的監督檢查、質量追溯等一系列監督審核檢查,2018年,全國僅頒發的六張有機枸杞認證證書,5張頒發給了青海省柴達木盆地企業,而其中4張就在都蘭枸杞產業園內企業手中,正是這種無上的尊榮,代表中國農業最高品質的特性,讓柴達木枸杞持續受到國際市場歡迎,不僅大量進口,而且在2018年,青海柴達木枸杞與歐盟建立起了互信機制,柴達木枸杞“吹盡黃沙始到金”,成為了高品質枸杞的代名詞,正成為從國際到國內,一些重視健康品質家庭的首選和最愛。